文章詳情

電磁波輻射強度標準

日期:2022-04-23 13:26
瀏覽次數:1833
摘要: 以電磁波輻射強度及其頻段特性對人體可能引起潛在性不佳影響的閾下值為界,將環境電磁波容許輻射強度標準分為二級。 1.3.1 上等標準 為安全區,指在該環境電磁波強度下長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嬰兒、孕婦和老弱病殘者),均在會受到任何有害影響的區域;新建、改建或擴建電台、電視台和雷達站等發射天線,在其居民覆蓋區內,必須符合“上等標準”的要求。 1.3.2 二級標準 為中間區,指在該環境電磁波強度下長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嬰兒...

以電磁波輻射強度及其頻段特性對人體可能引起潛在性不佳影響的閾下值為界,將環境電磁波容許輻射強度標準分為二級。

 

1.3.1 上等標準

 

為安全區,指在該環境電磁波強度下長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嬰兒、孕婦和老弱病殘者),均在會受到任何有害影響的區域;新建、改建或擴建電台、電視台和雷達站等發射天線,在其居民覆蓋區內,必須符合上等標準的要求。

 

1.3.2 二級標準

 

為中間區,指在該環境電磁波強度下長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嬰兒、孕婦和老弱病殘者)可能引起潛在性不佳反應的區域;在此區內可建造工廠和機關,但在許建造居民住宅、學較、醫院和療養院等,已建造的必須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

 

超過二級標準地區,對人體可帶來有害影響;在此區內可作綠化或種植農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經常活動的一切公共設施,如機關、工廠、商店和影劇院等;如在此區內已有這些建築,則應采取措施,或限製輻射時間。

 

2 衛生要求

環境電磁波許輻射強度分級標準見下表。

 

波長

單位 容許場強

上等(安全區) 二級(中間區)

長、中、短波 Vm 10 25

超短波 Vm 5 12

微波 μWcm2 10 40

混合 Vm 按主要波段場強;若各波段場分散,則按複合場強加權確定

 

3 監測檢驗方法

本標準環境電磁波容許輻射強度監測檢驗方法見附錄A

 

4 監督執行

 

各級衛生防疫站或各級環境衛生監測站負責監督本標準的執行。

 

附 錄 A

環境電磁波測量規範

 

(補充件)

 

A.1 適用範圍

 

本規範適用於放輻射源所產生的環境電磁波,其頻率覆蓋範圍:長、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A.2 規範內容

 

A.2.1 測量方式

 

根據不同需要與目的,應用不同的測量方式,對已建台和擴建台,為調查輻射源周圍環境電磁波輻射強度,及其分布規律,常以輻射源為中心,在不同方位取點的方式進行測量,簡稱點測;為**調查某地區環境電磁波的背景值及按人口調查居民人群所受輻射強度的測量簡稱麵測。

 

A.2.1.1 點測時以輻射源為中心,將待測區按5°10°角度劃線,呈扇形展開。隨此劃線,近區場以每隔520min定點測量,遠區場以每隔50100m定點測量,或按特殊需要選點測量。

 

A.2.1.1.1 簡易測量:一般用各向同性探頭的寬頻段場強儀測定之,如探頭為非各向同性者,則分別測定各不同極化方向的場強值,取其矢量和。

 

A.2.1.1.2 麵測量,將待測地區(城市)按人口統計劃分若幹小區,並標明各小區居民重心地理坐標,從中選擇若幹有代表性的小區作為監測點,測量儀器應用環境電磁波自動監測係統,實現各頻段自動掃描、自動測量和實時處理。然後根據各小區人口數量進行加權,求出該地區(城市)居民環境電磁波暴露強度累加百分數。

 

A.2.2 測量位置

 

A.2.2.1 曠野平坦地麵環境測量一般以人的高度,即1.7m左右處測定,如為待建地段,則應在待建建築物相應高度處測定。

 

A.2.2.2 建築物內部測量,應以不同層次選擇有代表性的若幹點分別測定之。

 

A.2.3 測量儀器

 

輻射源周圍的測量,應選用靈敏度1Vm,或1μW/cm2,精度≤│2DB的場強儀;區域性背景場強測量,應選用寬頻帶天線、頻譜分析儀和電子計算機配套的自動處理係統。

 

A.2.4 測量記錄整理

 

除記錄全部測量數據外,還應包括:測量地點、測量地點、測量時間、測量日期、測量儀器、天線高度及參加測量人員等。

 

A.2.5 場強計算

 

按公式計算,主要供新建廣播電台、電視台、雷達站、地麵衛星站等地點選擇和建立衛生防護帶作根據。

 

A.2.5.1 長、中波(垂直極化波)場強計算公式:

 

………………………………………………(A1)

 

F1.41·20.3X/2X0.6X2.......................A2

 

…………………………………………(A3)

 

式中:P——發射機功率,KW

 

r——被測點與發射天線的距離,Km

 

G——相對於接地基本振子的天線增益,DB

 

F——地麵的衰減係數;

 

X——數量距離;

 

λ——波長,m

 

ε——介電常數;

 

δ——導電係數,1Ω·m

 

A.2.5.2 短波(水平極化波)場強計算公式:

 

短波(水平級化波)場強計算公式同式(A1)、(A2),但其中X按式(A4)計算:

 

……………………………………………(A4)

 

A.2.5.3 電視、調頻超短波場強計算公式

 

……………………………………………(A5)

 

式中: P——發射機功率,KW

 

G——相對於半波偶極子的天線增益,DB

 

r——被測點與發射天線的距離,Km

 

Fθ——天線垂直麵方向性函數(視天線型式和層數而異)。

 

A.2.5.4 雷達等微波功率密度S計算公式:

 

……………………………………………(A6)

 

式中:——發射機平均功率,W

 

G——天線增益,DB

 

r——天線與被測點距離,m

 

A.2.6 計量單位的換算

 

電場強度與功率密度在遠區場中的換算公式

 

SE2/377...................................A7

 

式中:S——功率密度,Wm2

 

E——電場強度,Vm

下一篇: 電磁波
上一篇: 噪音計原理介紹